這兩天簡單研究了下STEPN這個專案。
主要原因是之前看新聞,據說STEPN流通市值已經超越Axie Infinity,成為目前最成功的GameFi遊戲。
坦白說,當初聽到STEPN這種Move to Earn模式時,就覺得好像有些搞頭。因為鏈遊目前碰到的問題,是在"賺錢"和"樂趣"之間找不到共存點,當一個遊戲很明顯地有利可圖時,就會影響玩家對於其樂趣的關注程度(除非像博弈一樣,享受的是瞬間輸贏的快感),而當大家都只關注"賺錢"這件事時,最終遊戲就變成炒作品,由投資價值(幣價)來決定其生死。
因此對於GameFi遊戲來說,找到一個能和「經濟利益」重要性對等的價值論述,才能擺脫幣價下跌所帶來的崩盤問題。而「健康無價」這件事,則成為了STEPN “Move to Earn"最主要的潛在價值觀。
相較於Axie Infinity的用戶,大多於是東南亞發展中國家用戶為主,STEPN更受高所得國家喜愛,在日本、法國等地的AppStore下載榜都有進到前十,這也許代表了其核心價值觀被接受的情況,因為富裕階級對於"健康"的重視程度更高。
所有對於STEPN的分析文章中,不免都會討論其是否能擺脫走向龐式騙局的宿命。目前所有的鏈遊都會經歷快速成長=>達到頂峰=>幣價崩跌=>用戶快速出走的問題。原因在於當快速成長時,因為有利可圖會帶來爆量的新用戶,這些用戶又會帶來更多的收益與需求,推升幣價,但幣價的上升會使得進入門檻越來越高,最終反向抑制新用戶的進入。而當用戶需求減少,幣價開始下跌時,"在高峰進入的最大一批用戶就成了韭菜",開始瘋狂拋售,進而帶動滾雪球效益,幣價下跌回收變更慢,所有人認賠殺出直到幣價見底。
而STEPN想要擺脫這個循環的措施,就是盡可能的控制進入人數與幣價。利用邀請碼機制來限制,並利用各種銷毀機制與玩法來控制供給與需求。但這的確都還是無法回答最核心的問題:"當新玩家減少時,要如何提供舊有玩家足夠的經濟利益來維持Move to Earn的習慣?"。
STEPN目前的做法,看來是想辦法作社群,其實也跟大部分WEB3專案的方向一樣,盡量設立一個比賺錢還要崇高的留存動力。不過它相對有利的一點在於,慢跑社群本身已經存在已久,而且大部分的凝聚力是很足夠的。STEPN要做的,是如何在新用戶進入開始枯竭以前,讓自己進入全球跑友的運動習慣之中,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。
但我個人認為它在官方部落格,最新發表的「We are building digital campfires, gather around!」方向有點奇怪。文章中說希望STEPN用戶熱衷的不僅僅是賺錢,但最後宣布將會有個租賃系統讓用戶將運動鞋出租給其他用戶,這似乎是在宣告:「即使你不想運動了,也可以叫別人幫你運動賺錢」,進而提供用戶放棄運動習慣的誘因嗎? 而租賃系統的推出,也更容易快速引入用戶,進而帶入更多對於STEPN價值信仰更為淺薄的玩家,在幣價下跌時帶來更快的崩盤效應。
這個論述與策略方向反而顯得急躁與短線,也許是受到近期幣價下滑影響,要給投資人信心?
最後想到一個有趣的故事。
「有個老人因為小朋友每天在家門口打棒球,吵到無法睡午覺,最終跟小朋友說,你們以後每次來玩,我就給你們十塊錢。連給了一個禮拜之後,跟小朋友說以後沒錢了。小朋友生氣了,表示"不給錢的話以後我們再也不來打棒球了"」
當運動的附加經濟誘因過大時,幣價下跌所帶來的損失厭惡感,是否反而會破壞用戶原本的運動習慣呢,值得令人玩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