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公司每過一段時間,都會舉辦跟「總經理吃中飯」的活動,讓一些對職涯或是公司策略有疑惑的朋友,可以透過這個方式與較資深的職場前輩做一些交流。
有些交流內容我覺得應該也適用於看粉絲團的朋友,因此整理分享之:
●性格沒有絕對的優缺點,每個工作都有適合自己性格的方式
有些同事會覺得自己的性格有明顯弱勢。我認為每一種性格都是中性的,沒有絕對的好壞,就看你怎麼去使用它,最大的發揮其優勢,並認清如何利用工具與外力解決其弱勢。譬如個性悲觀習慣趨避風險的人,在決策上容易想太多而退縮,但相對來說也願意為了決策收集最多的資訊,這時只要能利用權重表格去做出判斷,並且為每個決策設計容錯空間,就能避免不敢下決策的性格弱勢。
所以,認識並了解自己性格的優缺點,並有針對性地做出發揮與補強,是每個人在職場都必須一直面對的課題。
●數據分析前要先明確的畫出架構
新人在數據分析的執行過程中,常常會深陷各種資訊泥沼中,最終迷失分析的最終的目。因此,在一開始就“手寫”把分析架構畫出來,定義目前主要問題、預計的假設、所有切入角度、每個角度可能帶來的幫助等等,會比直接進行分析流程更有效率,當方向混亂時也可以有個依據重新找回方向。
●有意識的進行休息
職涯是馬拉松,不是短跑。當在某個問題碰到瓶頸時,適度地進行休息,或是切換去做不同的事情,有時反而會能夠找到新的思考切入點。上班時候如果有思維卡住之時,離開座位走一走和其他人交流都是不錯的解套方式。
●行銷與營運要怎麼鍛練自己
除非超級大的公司,否則很難累積各種類型的遊戲營運與行銷經驗。因此,針對近期準備上市的產品,觀察其行銷與遊戲玩法,事先「預測」上市成績,並在上市過後針對預期相異之處進行反思,會是另一種自我訓練方式。手遊可以從暢銷榜排行、影片貼文點閱數、玩家反應等來找到成績的蛛絲馬跡,能利用這些情報進行訓練是比其他產業更具優勢之處。
●能讓協作單位工作效率增加,往同一目標前進才是「將才」
工作能力越強的人,會比較難接受其他人無法跟上自己的工作步調,進而造成較為被動的合作溝通行為。然而,每個人都有自己能力無法企及之處,因此如何讓其他單位配合時能夠更有效率,甚至彌補自己能力與角度無法照顧到的地方,才是事情能夠做好的關鍵。
打個比方,營運人員很難自己確認遊戲所有潛在問題,因此利用客服、行銷、技術人員來補足自身眼界的不足,引導跨部門人員認知各自的責任,發揮自己的所長,才能從個人戰轉變為團體戰。
●每次只要有一點啟發,就嘗試把想法寫下來
這次跟許多同事的交流過程中,我也還是提到了定期寫作的幫助。大部分開始想要寫作的朋友,都會苦惱於"腦袋裡的想法不夠多可以寫"。而我個人的建議是,剛開始時即使只是整理新聞文章中的重點,或是某一個小小的新感悟都可以;每次只要設定自己寫一件自己以前不知道或是沒想到的事情即可。
寫作一開始不要求精求多,求少而頻率高,才能養成整理想法的習慣。
以上,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。